全球今日报丨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的危害有哪些?如何才能安全地处理核污水废水?
发布日期: 2023-06-25 13:12:46 来源: 中国创新网

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的危害有哪些?

一是放射性元素会在海洋生物中不断积蓄,人类打捞食用海洋生物,也同样会在人体内不断积蓄,对人体产生危害。

二是会污染饮用水,进而污染土壤及陆地动植物。一旦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对环境和生物带来巨大危害。

核污水怎么处理才对?

(1)沉淀法:沉淀法就是向核废水中加入沉淀剂,通过沉淀剂中的化学成分和放射性元素发生的共沉淀反应来达到降低核废水中放射性元素含量的目的。目前常用的工业沉淀剂主要有铝铁类沉淀剂、石灰苏打类沉淀剂和磷酸盐类沉淀剂等。

(2)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将放射性元素吸附的一种方法,是一种物理处理方法。吸附剂由于内部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目前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沸石等。

(3)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的原理是利用离子交换剂同核废水进行离子交换,从而将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离子交换去除。核废水中所含的放射性离子多为阳离子,所以离子交换剂中的带正电的活性基团就可以和放射性的阳离子进行交换,将放射性离子交换到交换剂中。常用的离子交换剂分为有机和无机离子交换剂两大类,有机离子交换剂主要为各种离子交换树脂,无机离子交换剂有人造沸石、蛭石等。

如何处理核废水?

那么,科技发展到今天,对于这些核废水,该如何处理呢?

化学反应证实,我们永远不可能将一种原子转化为另一种原子,因此,放射性核素是无法用化学反应消灭的。如果采用核物理的方法,比如,用高速的粒子去轰击原子核,确实可以将其改变为另一种原子,从而减少放射性,但操作成本高出天际:轰击一次微克大小的靶子的耗电量,相当于一个小镇居民一个月的电能消耗,而要把百万吨级的核废水作为靶子,恐怕得用太阳几分之一的能量才行。也就是说,不可能如此大规模使用该方法,想要从根本上消除核废水中放射性核素的影响,目前人类的科技还无法实现。

既然“消灭”不了,那就只有想办法“隔离”。氚的半衰期大约是12.4年,也就是说如果再将其放置二三十年,基本能完成衰变,对环境的危害大大降低。因此,妥善、长期保存这些核废水,就是一个看拙实巧的办法。但要实现此隔离法,确实也有一定的技术挑战。

首先,保存核废水需要很大的容器,而这些容器需要长期占用土地。更何况容器的保护力毕竟有限,如果遇到地震、飓风等灾害,造成容器破裂,核废水大量外泄,又会造成二次污染。

更稳妥的方法,是将这些放射性核素固化,比如,将其和水泥、石子搅拌,制成混凝土,再浇注成水泥板、水泥块,包裹上防水材料之后深埋入土,就能把核素牢固地封锁在其中,也不会污染地下水。哪怕遇到地震,最多就是把水泥构件震裂、震断,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非常有限。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同样发生了和福岛核电站同级的核事故,当时苏联采用了一个巨大的水泥外壳将反应堆彻底罩住,把放射性粉尘封闭在其中,至今没有发现新的扩散。

不过,此方法也有一个最大的缺点:贵。要把一百多万吨核废水全部做成水泥构件,需要的水泥、石子和钢筋量难以计数,并且在搅拌、浇注水泥的过程中,氚的放射性依然存在,这对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关键词: 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的危害有哪些 核污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