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和稳定 畅通国内产业链循环
发布日期: 2020-03-19 15:36:1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是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一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中国经济造成较大冲击,也给全球供应链和世界经济带来较大影响,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不会动摇。我们要按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畅通国内产业链循环,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遇到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波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使经济活动受到一定抑制,导致中国产业链临时停摆,不仅对中国经济造成较大冲击,也给全球供应链和世界经济带来较大影响。面对疫情的冲击,我们要在毫不松懈分级分区精准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推动国内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全力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和稳定。

中国产业链和全球供应链深度融合

中国不仅是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一环,也是诸多制造业全球供应链的中心,还是众多商品最大的全球消费市场。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超过 28%,货物进出口占全球份额 11.8%,是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全球近 200 个经济体从中国进口商品。根据亚洲发展银行编制的世界投入产出表计算,2018 年,在韩国、日本和美国的国外中间产品总投入中,来自中国的分别占 16.9%、10.9% 和 10.5%。可见,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今天,中国产业链的一举一动,必然会通过 " 蝴蝶效应 " 影响全球供应链,反之亦然,而且产业链条长、细分环节多、全球化程度高的行业如汽车、电子等行业联动性强,受影响也更大。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不会动摇

今年一月下旬以来,中国制造企业复工延迟,一些行业全球供应链生产告急,部分跨国公司开始考虑把生产基地或供应商转移至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基于这些现象,有人指出,疫情将加速中国产业链外迁。我们认为,一些外资企业出于风险考虑转移部分产能回母国或第三国是正常现象,但不会大规模出现,不必过于担心,更不用过度反应,它不会动摇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中心地位。

主要理由:一是中国制造业的生产能力没有受到破坏。疫情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主要是生产的临时停止或延迟,而机器设备、配套条件、上下游产业链等主要生产能力并没有受损。只要工人能够尽快返岗复工,产能很快就会恢复起来。二是供应链一旦建立就会具有黏性。供应链的复杂性决定了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供应链至少需要 10 年以上时间。中国改革开放 40 多年建立起来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跨国企业短时间内迁走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如果仅是一家企业迁出,将会遇到上下游供应梗阻,但如果整个产业链条一起迁出,协调起来又比较费劲。三是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是留住产业链的强大磁石。2019 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41.2 万亿元人民币,是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而且每年保持 7% 至 8% 的速度增长。14 亿人口的消费潜力,是任何一个跨国公司都不会忽视的。四是中国的规模经济效应能够实现供应链成本最低。产业分工和集聚是现代经济的本质特征,当产业链分工和地理集聚带来生产成本的下降超过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的增加时,这种分工和集聚就会一直进行下去。中国在这方面的优势非常突出,所以在经济利益上仍然是跨国公司生产布局的首选地。

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稳定彰显大国担当

虽然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但在发达国家推动制造业回流、贸易保护主义、中美经贸摩擦等一系列冲击下,全球供应链呈现区域化、多元化、本地化的趋势,这些变化对我国产业链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要按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畅通国内产业链循环,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和稳定。

全力帮助企业复工复产。落实分区分级分类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规定,及时帮助协调解决用工、原料及零部件供应、防控物资、资金等不足和物流不畅等问题,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顺利复工复产。建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运行协调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复工状况监测,优先保障产业链龙头企业复工需求,加大对配套中小企业复工支持力度,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让 " 世界工厂 " 的机器加速转起来,确保国内产业链顺畅运行。

守住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基本盘。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区等既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和经济增长极,也是我国外向型经济程度最高的地区。确保这些地区制造业全面复工复产,对畅通国内产业链循环、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至关重要。要完善跨区域、跨部门协调对接机制,打通工人返岗难、物流不畅等产业链堵点,推动重点地区尽快复工复产。要重点关注汽车、电子、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产业,着力保障重要原材料、零部件和主要设备供给,加快修补中断的产业链。

精准施策稳外贸稳外资。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用好用足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合规外贸政策工具,扩大出口信贷投放,适度放宽承保和理赔条件。强化法律服务支援,针对企业违约问题引起的外贸争端等,提前制定应对预案。加大力度稳外资,帮助外资企业解决复工复产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平等享受各地政府出台的相关支持政策。

着力释放被抑制的消费投资需求。在复工复产之后,企业接下来面临的问题是市场需求。要创造条件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疫情期间可通过发展网络营销、云服务等方式,大力发展线上消费、线上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型消费,疫情过后可考虑通过发放消费券、增加消费信贷等方式,扩大旅游、文化、培训等服务消费。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等领域补短板投资,同时要抓住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快 5G 网络、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经济数字化和数字经济化。

加强国际国内协调合作。在经济深度全球化的今天,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不是一两个国家的事。特别是在国外疫情快速扩散的背景下,接下来可能会出现日本、韩国、意大利等供应链停摆影响中国产业链的现象,两者交织共振,影响不容低估。因此,我们更要加强国际合作,保持与主要贸易国的沟通交流,协商解决供应链顺畅运行面临的痛点,共同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